【技能网课11】民族健身舞《傣族舞》(上)
2020-04-02
 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,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。现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,以瑞丽县和耿马县孟定的孔雀舞为代表。他们模仿孔雀飞跑下山、漫步森林、饮泉戏水、追逐嬉戏、拖翅、抖翅、展翅、登枝、歇枝、开屏、飞翔……等动作,跳出丰富多彩的舞姿和富于雕塑性的造型。傣族的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,有固定的步法,甚至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。
 	傣 族 舞 的 分 类 
1.自娱性舞蹈
自娱性的舞蹈有“嘎光”、“象脚鼓舞”、“耶拉晖”和“喊半光”等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“嘎光”和“象脚鼓舞”。象脚鼓舞是自娱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。
2.表演性舞蹈
表演性舞蹈有“孔雀舞”、“大象舞”、“鱼舞”、“蝴蝶舞”、“篾帽舞”等。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。
3.祭祀性舞蹈
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,没有固定形式和队形,舞者随心所欲地变换位置,只求情绪高昂,庄重热烈。
技能课程配送主要教学的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的傣族舞蹈
 	傣 族 舞 的 特 点 
“三道弯”是傣族舞蹈的典型特点。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,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,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。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:指尖至手腕,手腕至肘,肘至臂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:立起的脚掌至脚跟,脚跟至弯屈的膝,膝至胯。这种身、手、腿“三道弯”的体态造型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,姑娘们着紧身上衣、长筒裙,信仰佛教,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,均为相关。
教学目的
通过学习,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基本手形、手位、动律及舞蹈特点,了解傣族人民生活、环境、习惯、服饰、音乐等相关的人文知识,培养民族情感和尊重各民族文化。扩展知识面,提高鉴赏、审美能力。
教学内容
1.傣族舞的基本手形、手位和脚位
2.傣族舞的基本舞步动律组合
3.傣族舞的小作品(6个8拍~8个8拍,不包含竞赛内容编排)
适合年龄:各年龄层(零基础)
学成次数:5~10次
每次课时:1~1.5H
场地要求:室内有镜子的舞蹈房或体操房
教学的重点:掌握傣族舞的基本手形、手位在组合舞步中的合理运用。
教学的难点:傣族舞蹈“三道弯”的体态造型,身体的斜靠感,动作协调与韵律美。
 	教 案 示 范 
	01基 本 手 形 
1.掌形:
托式掌:掌心向上,手指向外
	
 
	提腕掌:掌心向下,手指向外,手背向上
 立式掌:四指并拢,虎口张开,拇指稍向内45度,手指与手掌用力伸直,使手指向上翘
 	2.冠形 
食指与拇指相对,指尖相靠,形成一个环形,其余三指伸直,手形好似孔雀
 	 3.爪形 
食指第二关节屈,拇指第一关节屈,两指相对形成一个爪字形,其余三指伸直成扇形,手形像孔雀爪一样
 	4.曲掌形 
四指并拢稍屈,拇指伸直,虎口打开
 	5.嘴形 
嘴形与冠形相似,食指和大拇指并拢,其余三指张开、伸直,像孔雀的尖嘴
 	6.叶形 
像树叶的形状,大拇指和食指靠拢,其余三指张开,整个手指的外沿向上翘
 	7. 鱼手形 
双手以掌相合,拇指向外打开
 	02基 本 手 位 
	1.低展翅
双手掌形,顺向胯旁展翅2.平展翅
双手掌形,一手胯旁,一手肩旁,顺向展翅为单平展翅;双手展翅,两手肩旁,两边展翅为双平展翅
3.高展翅
双手掌形,一手胯旁,一手斜上托掌
4.侧展翅
提腕掌形,右手在低展翅的位置上,左手在胸前,手腕相对,形成一条斜线
5.双合翅
前双合翅在身前领腕相对;上双合翅为立式掌形,双手弯臂在头顶上方,手背相对,手心向外
6.双抱翅
前双抱翅在身前交叉抱翅
7.顺展翅
立式掌形,右手弯臂在头顶上方,左手弯臂在平展翅位置上,两个指尖相对
8.合抱翅
双手掌形,右臂弯曲在头顶上方,做合翅,左臂弯曲在胸前,做单抱翅
	傣族手位组合视频赏析 

	03基 本 脚 位 
脚掌正前方点地支撑,脚后跟稍微转开一点
	
 
2. 旁点步
脚掌在身体正旁方向点地支撑,转开脚后跟
 	脚趾在身体正后方点地,一样要转开脚后跟
 	
傣族步伐组合视频赏析